海外新特药 > 舒尼替尼 > 使用舒尼替尼(Sunitinib)的警告及注意事项

使用舒尼替尼(Sunitinib)的警告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3-03-21    点击量:

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称为多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它通过阻断两个允许癌细胞生长的过程来发挥作用。首先,它干扰了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它还通过阻断负责血管生成或肿瘤血液供应发展的VEGF受体而起作用。舒尼替尼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化疗剂,用于治疗肾细胞癌(RCC)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
警告及注意事项:
1.肝毒性:舒尼替尼可引起严重的肝毒性,导致肝功能衰竭或死亡。在汇总的安全性人群中,临床试验中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到1%。肝衰竭包括黄疸、转氨酶升高和/或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脑病、凝血病和/或肾衰竭。
在基线、每个周期和有临床指征时,监测肝功能试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红素)。中断3级肝毒性的舒尼替尼治疗,直到缓解至≤1级或基线水平,然后减少剂量恢复舒尼替尼治疗。
4级肝毒性患者、3级肝毒性未缓解的患者、随后肝功能试验出现严重变化的患者以及出现其他肝功能衰竭体征和症状的患者应停用本品。ALT或AST >正常值上限(ULN)2.5倍或> 5倍ULN并伴有肝转移的患者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2.心血管事件:已经报告了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其中一些是致命的。
在汇总的安全人群中,3%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据报道,71%的心力衰竭患者已经康复。据报道,不到1%的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力衰竭。
在肾细胞癌的辅助治疗研究中,11名患者出现了2级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基线水平下降40%至50%,下降10%至19%)。在这11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的射血分数在最后一次测量时没有恢复到≥50%或基线。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均未被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舒尼替尼给药前12个月内出现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包括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肺栓塞)的患者从舒尼替尼临床研究中排除。先前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或心脏放疗的患者也被排除在一些研究之外。尚不清楚患有这些伴随疾病的患者是否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左心室功能障碍。
考虑在基线时监测LVEF,并根据临床指征定期监测。仔细监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停用本品。对于无CHF临床证据但射血分数低于基线值大于20%但小于50%或低于正常值下限(如果未获得基线射血分数)的患者,应中断本品和/或减少剂量。
3.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舒尼替尼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导致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在内的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在< 0.1%的患者中观察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监控QT间期延长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有QT间期延长病史的患者、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或患有相关先存心脏病、心动过缓或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考虑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即镁、钾)。
当舒尼替尼与强CYP3A4抑制剂或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同时给药时,应更频繁地监测QT间期。考虑减少舒尼替尼的剂量。
4.高血压:在汇总的安全性人群中,29%的患者患有高血压。7%的患者报告了3级高血压,0.2%的患者报告了4级高血压。
根据临床指征监测基线血压。适当启动和/或调整抗高血压治疗。对于3级高血压,停用舒尼替尼,直到缓解至≤1级或基线水平,然后以减少的剂量继续使用舒尼替尼。发展为4级高血压的患者应停用舒尼替尼。
5.出血事件和内脏穿孔:出血事件,其中一些是致命的,涉及胃肠道、呼吸道、肿瘤、泌尿道和脑。在汇总的安全性人群中,30%的患者经历了出血事件,其中4.2%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4级出血事件。鼻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事件,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3-5级事件。
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相关出血。这些事件可能突然发生,在肺部肿瘤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咯血或肺出血。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和转移性肺癌患者中观察到肺出血,其中一些具有致命后果。舒尼替尼未被批准用于肺癌患者。
据报道,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腹内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胃肠道并发症,包括胃肠道穿孔。
包括系列全血细胞计数(CBCs)和体格检查以及出血事件的临床评估。中断3级或4级出血事件的舒尼替尼治疗,直到缓解至≤1级或基线水平,然后以减少的剂量恢复舒尼替尼治疗。
3级或4级出血事件未解决的患者应停用本品。
6.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在临床试验中出现,有些是致命的,在上市后经验中有报告,主要发生在肾细胞癌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通常有TLS风险的患者是那些在治疗前具有高肿瘤负荷的患者。监测这些患者的TLS并进行适当的管理。
7.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有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致命结果,发生在临床试验和舒尼替尼单独用药以及与贝伐单抗联合用药的上市后经验中。舒尼替尼未被批准与贝伐单抗联合使用。
发展为TMA的患者应停用本品。在停用舒尼替尼后,观察到TMA的作用逆转。
8.蛋白尿:有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的报道。其中一些病例导致了肾衰竭和致命的后果。
监测患者蛋白尿的发展或恶化。在治疗期间进行基线和定期尿液分析,并根据临床指征随访测量24小时尿蛋白。对于24小时尿蛋白3克或更多克,中断本品并减少剂量。肾病综合征患者或尽管剂量减少但24小时尿蛋白仍重复3克或以上的患者应停止使用本品。尚未评估中度至重度蛋白尿患者继续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安全性。
9.皮肤毒性: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报告,包括多形红斑(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其中一些是致命的。对于这些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应永久停用本品。
据报道,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包括致命病例,包括会阴坏死性筋膜炎和继发于瘘管形成的坏死性筋膜炎。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应停止使用舒尼替尼。
10.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据报道,不到1%的患者出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 ),其中一些是致命的。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头痛、警觉性下降、精神功能改变和视力丧失,包括皮质盲。磁共振成像是必要的,以确认诊断。发展为RPLS的患者应停用舒尼替尼。
11.甲状腺功能障碍:在临床试验和舒尼替尼的上市后经验中,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告,其中一些还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基线时、治疗期间以及根据临床指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炎。根据情况启动和/或调整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治疗。
12.低血糖症:舒尼替尼可导致有症状的低血糖,这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需要住院治疗。在合并的安全性人群中,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2%发生低血糖。在临床试验中,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RCC(研究3)和GIST(研究1)患者中有2%(n = 577)出现低血糖,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pNET患者中有约10%(研究6) (n=83)出现低血糖。对于正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pNET患者,并非所有出现低血糖的患者都存在预先存在的葡萄糖稳态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可能更严重。
根据临床指征,在治疗期间以及停用舒尼替尼后定期检查基线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抗糖尿病治疗以将低血糖风险降至最低。
13.颌骨骨坏死: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出现了颌骨坏死(ONJ)。同时暴露于其他风险因素,如双膦酸盐或牙科疾病/侵入性牙科手术,可能会增加ONJ的风险。在开始使用舒尼替尼之前以及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果可能的话,在预定的牙科手术或侵入性牙科手术前至少停止舒尼替尼治疗3周。在问题完全解决之前,暂不开发ONJ。颌骨骨坏死消退后恢复使用舒尼替尼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14.伤口愈合受损:据报道,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伤口愈合不良。
择期手术前至少停用舒尼替尼3周。大手术后至少2周内不要给药,直到伤口完全愈合。伤口愈合并发症解决后恢复舒尼替尼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15.胚胎-胎儿毒性: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孕妇服用舒尼替尼可导致胎儿损伤。在器官形成期对孕鼠和孕兔施用舒尼替尼导致的致畸作用分别为服用推荐日剂量(RDD)50mg的患者的综合全身暴露量[舒尼替尼及其活性代谢物的综合曲线下面积(AUC )]的约5.5倍和0.3倍。
告知孕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的4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舒尼替尼已经在国内上市,并且已经纳入医保,患者可以在国内进行购买,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所以价格差异巨大,价格大约在1500~4000元左右,具体价格请咨询当地药房或者当地医保局。国外的舒尼替尼有原研药也有仿制药,原研药主要是辉瑞原研药,价格大约在1500元左右。仿制药有印度仿制药和孟加拉仿制药,印度仿制药大约在800元左右;孟加拉仿制药由于药厂不同价格在300~1000元左右。舒尼替尼原研药和仿制药与国内的舒尼替尼药物成分基本一致。

舒尼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药品上市情况,海外原研药/仿制药价格等,欢迎咨询海得康。

上一篇:舒尼替尼(Sunitinib)国产的多少钱?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海得康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海德康海外医疗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原创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